灵魂的拷问:你是什么垃圾
" 领导,7 月 1 日开始我就辞职了哦,蹲在垃圾箱门口收罚款,肯定比写稿赚钱!"
"…… 旁友,侬是‘黑恶势力’啊?"
01
阿拉上海宁,最近不谈股票,不谈房价,甚至连朋友也不谈 …… 一门心思统统扑在垃圾上。
上海人的学习劲头我是佩服的,首先就表现在 " 从我做起 "。
这两天流传很广的一个段子是
上海人每天早上都要接受居委会大妈的灵魂拷问:
你是什么垃圾?
就连 " 妈妈,我是从哪里来?"
这样千古之问,
也与时俱进有了新的答案。
类似的分类法还推己及人
延续到了成人身上
比如,和渣男渣女分手
就多了这么一句怼人的话:
" 你俩看起来可真般配,没想到月老做的垃圾分类还真到位。"
有人感叹,做人好难啊
小时候比成绩,长大了比薪水
电脑开机比时间,走路比步数
安心做个垃圾吧,发现原来垃圾也要分类 ……
更加直白的,直接在小区里拉起横幅:
乱扔垃圾,你就是垃圾!
果然,垃圾分类从 " 你我他 " 做起,诚不我欺。
02
上海人的学习劲头还表现在
他们向来不惮以 " 最坏的恶意 " 来揣测垃圾。
什么粽叶和玉米棒子到底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
这些都是 " 毛毛雨 "
上海人精细到连一只小龙虾都要分头部带黄不带黄。
虽然后来官方出来辟谣了
盖棺定论小龙虾统统都是湿垃圾
但是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着实可嘉。
类似的情况还有许多,比如榴莲。
又比如猪大骨。
好的,那我不吃总可以了吧?
你看,因为懒得丢垃圾
所以尽量不生产垃圾
所以少吃 …… 逻辑完美!
而且为了倒垃圾
" 在床上生了根 " 的懒人们必须出门——这甚至还保证了运动量,健康生活!
明年上海人平均体重保证减重三斤。
垃圾分类!大好事!
03
其实我已经看出来了
在垃圾分类这件事上,
每个上海人都是隐藏的学霸。
哪怕还搞不清楚怎么分,做做准备工作总是没错的:
官方分类图贴起来、屏保用起来,
4 只垃圾桶先摆好,囤点颜色不一样的垃圾袋 ……
就像参加期末考试
哪怕是总考不及格的学渣
也要把 2B 铅笔先准备好
而且很多时候,越是成绩差的,越是起劲
还要相互督促抽查
跟大学生考英语四六级之前围在一起抽背单词一样
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是:
很多人家里垃圾桶只有 3 只
有害垃圾不配拥有姓名 ……
这件事让我发现
垃圾分类也有个三六九等:
Moss,你这是 " 种族歧视 "!
还有人说,垃圾分类是一场同一起跑线上的考试
上到 80 岁的老人,下到幼儿园小朋友都能参与
这场考试甚至会让年轻人的优越感荡然无存。
这天我下班回家
刚准备兴致勃勃地和奶奶讲讲我新学到的 " 猪分类法 "
给她老人家科普一下垃圾分类
没想到刚开了个头
81 岁的老太太接过我的话一口气说:
" 我知道我知道,猪可以吃的就是湿垃圾,猪都不要吃的就是干垃圾 ……"
原来,她老早就跟小姐妹聊过了
小区里的阿姨妈妈估计八九成也都晓得了
消息哈灵通,我反倒是 " 延迟 " 的那个
你看,老太太懂的哲学才是真的哲学
居委会送来的分类表,她没事就拿着老花镜看
不光把自家的垃圾分类学得透彻
还要 " 放眼海外 ":外国是有各种垃圾袋的呀,阿拉什么时候可以买?
04
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全城动员中
唯一让上海人不太舒服的一点大概就是
他们发现自己被 " 双规 " 了。
分类也就算了
还要规定时间、规定地点丢垃圾
尤其是这个规定时间
作孽啊," 社畜 " 简直两眼一抹黑。
于是
各项衍生服务也出动了
比方说,代扔垃圾。
有点互联网思维的再给包装一下
" 丢了么 "" 滴滴代丢 " 横空出世。
更多人秉持着 " 省钱就是赚钱 " 的思路:赶紧把家里大扫除一下,该扔的扔掉,7 月 1 日要开始罚款了!
看来今后,小区里 " 人气之王 " 也要换届了
" 老牌劲旅 " 健身器材将不敌 " 后起之秀 " 垃圾房。
垃圾分类,上海人真是太拼了呀。